2025年4月22日,诺德股份发布2025年一季度财报,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收14.09亿元,同比增长34.29%;归母净利润为-0.38亿元,同比减亏;在经历三年行业产能出清周期后,锂电铜箔行业供需格局显著改善,主要企业盈利修复趋势显现。值得关注的是,诺德近期接连斩获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及天合储能等头部客户订单,标志着其高端化转型战略开始步入收获期。
一、供需重构叠加技术迭代 行业迎来价值重估
过去两年间,锂电铜箔行业经历深度调整周期。供给端,2020年启动的扩产潮在2022-2023年迎来产能集中释放,据GGII统计数据显示,行业总产能两年间增长超120%,2025年预计出货量将突破105万吨。需求端,汽车补贴退坡导致动力电池增速放缓,动力电池装机量增速下滑,供需错配直接引发加工费持续下行,CR4企业普遍陷入亏损。
铜箔作为电子电路行业和锂电池行业最重要的基础材料,行业内无序竞争的不健康现象已经引起国家层面高度重视,据悉,中共中央政治 局去年7月召开会议并指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电子铜箔分会也快速响应,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强有力的行业自律机制: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严控新建产能投产速度;加大高端铜箔的研发投入,避免低端产品的无序竞争;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强化协会监督作用。
另一层面,以诺德股份、嘉元科技、德福科技、龙电华鑫为首的行业龙头纷纷响应,推动行业竞争方向从产能扩张转向技术突破,重研发和控产能的双管齐下,行业重回正常发展轨道。公开资料显示,2025年一季度,锂电铜箔加工费已经呈现显著回升态势,另据财报显示,德福科技实现单季盈利,嘉元科技预告业绩扭亏,多重信号印证行业拐点确立。
二、技术突围构筑护城河 诺德高端化战略显成效
创新是任何行业的破局之道,诺德股份亦深谙此道。
在行业转型升级进程中,诺德股份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实现价值突围。当前行业结构性矛盾突出:6μm以上传统产品产能过剩,而满足高能量密度需求的极薄铜箔供给紧缺。公司瞄准技术制高点,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超薄化、复合集流体、固态电池等前沿领域形成突破性成果,部分技术甚至已达到了全球领先的水平,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
以3μm铜箔为例,公司率先攻克了3μm极薄锂电铜箔并实现其规模化量产,厚度仅为头发丝1/25,铜箔通过技术创新减轻自身重量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电池的铜金属使用量,并可通过体积和重量的减少有效提升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显著缓解汽车续航瓶颈并降低综合成本。目前,公司已经成为全球少数具备量产极薄锂电铜箔能力的供应商。
4.5μm铜箔方面,公司公司自2024年一季度开始,4.5微米的订单持续放量。在铜价大涨的环境下,直接减少客户的材料成本。
前沿布局方面,公司自2018年起研发出多孔铜箔,目前已适配固态/半固态电池技术,该产品可增强电解液浸润性并优化电池性能。2024年,公司推出耐高温电解铜箔集流体和耐腐蚀铜箔,为固态电池多技术路线提供了材料支撑。针对未来半固态/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趋势,公司自主研发的材料已送样到头部电池企业测试。
正是持续研发创新带来的技术突破,使得诺德股份高端产品能够率先并持续满足客户及行业创新升级的需求,也是公司能持续赢得中创新航、天合储能等锂电大客户信任的基础。伴随着行业逐步转暖,可以预见,诺德高端产品已渐入收获期,周期底部已经逐步探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