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科技 产经 家电 智能 手机 芯片 数码 电商 WAP版
-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搜索领域是未来IT产业发展的趋势!
中国IT产经新闻/工控机电/正文
旗舰性能,摄影狂人首选的朗科Z8移动固态硬盘
来源:
2023-08-18
编辑:晓露

移动固态硬盘越来越受欢迎,已经成为工作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受欢迎主要原因是它容量大、性价比高、便于携带、传输速度快、无需网络即可使用,随时随地可以工作,不受网络限制。我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拍摄的图片比较多,需要存储一些好的图片,后期拿出来再次修图,我使用的是索尼A7M3拍一张无损照片需要50M,人家都说玩单反穷三代,现在我终于相信了,这次主要是为了把一些好的照片留下,格式化SD卡,没有必要再买SD卡,最后我选择了便宜又好用的移动固态硬盘。

在选购初期,我决定购买容量为500GB的移动固态硬盘,在西部数据、三星、朗科三个品牌做选择,自己也是做了一个直观的对比图,对购买做一些参考,最终选择了朗科Z8移动固态硬盘,同等配置朗科要比西部数据,便宜50元左右,三星价格太高,并没有考虑。在性能上Z8并没有缩水的表现,价格在三款产品中,性价比最高。朗科Z8移动固态硬盘已经到手体验两个月了,接下来分享一些我的体验感受。

朗科Z8移动固态硬盘在包装方面走的是极简风格,白色的包装盒正面印有产品图组成的数字“8”,代表产品型号。Z8的中国红配色了我太喜欢了,符合国人的审美。

Z8背面告诉了你一些基本参数和系统要求,不过已经我在购买之前,对这款Z8已经做了足够的功课,背部这些密密麻麻的文字也就没必要看,你只需认真看完这篇评测,你想知道的和不想知道的统统都会知道。

Z8的中国红配色太讨喜眼球了,机身材质为铝,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移动固态硬盘工作的时候,产生热量,铝良好的导热性会吸热,保证稳定工作。同时,Z8表面进行了磨砂处理,提升产品的质感。

Z8体积为92*46*9.2mm,重量为51g,使用了两个月每天装兜里,也不会有压力,官方也赠送了收纳袋,防止刮花。Z8采用固态储存一体化封装方案,内部没有机械设计,防震抗摔,日常的使用不会造成损坏。

Z8的USB Type-C接口提供了USB 3.1 Gen2的高速传输,理论传输速度可以达到10Gbps。左右分别是两个工作指示灯,正常工作时保持闪烁状态。

Z8标配了一根USB C型转A型数据线和一个USB A型到C型适配器,标配的这根数据线是USB 3.0,需要达到官方宣传的最高速度500MB/s,你就需要另外购买一根支持USB 3.1 Gen2的数据线,USB 3.1 Gen2的数据线价格一般在30元以内。如果你是视频博主一定要配上USB 3.1 Gen2数据线使用,读写速度提高,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升。

朗科Z8移动固态硬盘512GB版本实际可用477GB,属于正常范围。我自己没有购买USB 3.1 Gen2数据线,还是在使用标配的那根USB 3.0的数据线,没有使用转接头,避免对速度造成影响,在CrystalDiskMark测试中,连续读取速度达到435MB/s,写入速度也是达到了426MB/s。

在Anvil'sStorage Utilities测试中,连续读取速度达到412MB/s,写入速度是350MB/s,相比CrystalDiskMark测试成绩有所下降,但表现还是比较不错的。除了以上两项测试外,我们还进行了ATTO / TxBENCH / AS SSD Benchmark三款软件的测试。

ATTO测试:

TxBENCH测试:

AS SSD Benchmark:

朗科Z8移动固态硬盘在ATTO / TxBENCH / AS SSD Benchmark三款测试软件中,依旧保持强悍的性能。

内置的文件加密锁,可以更好地保护隐私还有一些重要文件,我经常忘记自己设置的密码,不过,可以通过密保找回密码,忘记密码也不至于打不开文件,通过密保找回就可以了。

在使用朗科Z8移动固态硬盘的这段时间,客户或者老板紧急需要文件或者图片,没有电脑的情况下,我可以直接把朗科Z8移动固态硬盘插到手机上面,进行文件传输,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前都是匆匆忙忙跑回家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很方便,标配支持Type-C接口的手机,iPhone用户是不可以使用的。

总结:

在使用了两个月后,首先,朗科Z8移动固态硬盘在价格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重量仅有51g,随身携带也比较方便。其次,可以通过手机传输文件,搭配USB 3.1 Gen2可实现最高500MB/s的读写速度,如果这个速度还不能达到要求,可以选购朗科Z8移动固态硬盘升级版本Z8 Pro,读写速度最高980MB/s。最后,只换不修的服务,让很多消费者吃了“定心丸”,内置的文件加密锁,429元的价格在512GB容量的移动固态硬盘中极具性价比,京东上有售,喜欢的可以去看看。

厂商动态
热门综合更多
CopyRight @ 2008-2024 IT产经新闻网 All Right Reserved 违者必究 湘ICP备2022017330号-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