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2月底,青海省共享储能交易累计成交3500余笔,增发电量首次超过1亿千瓦时,实现了储能企业、企业等多方共赢,这在国内尚属首例。
科技日报◎本报记者 张 蕴
4月8日,记者从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获悉,截至2月底,青海电网通过共享储能增发电量首次突破1亿千瓦时大关,这也标志着青海省成为我国首个共享储能增发电量突破1亿千瓦时的省份。
近年来,我国产业快速发展,储能领域也随之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区、市)出台了配建储能相关政策,很多政策都要求项目配置5%—20%、1—2小时的储能项目。
当前,企业建设运营的储能项目普遍为自建自用模式,储能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作为大省,青海在推动储能产业发展方面独辟蹊径,深入探索,走出了一条可供参考借鉴的“共享”之路。
探索消纳新空间
最新的研究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已连续12年稳居全球第一,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连续7年稳居全球第一,系统建设跨出新步伐。2021年我国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3月29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出要稳步推进结构转型,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2.2%左右。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青海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控制处副处长李剑告诉记者,大规模的装机会给电网带来调峰困难。同时,电力组织得不到保障,如青海以光伏为主,发电集中在午间,用电高峰出现在早晚时段,而此时出力低,常规电源备用不足时,会出现电力平衡困难。而共享储能概念的提出,正是基于这一发展的现状。